一﹑前言:

 孤單常被視為是[人類痛苦最普遍的來源之一],每個人隔一段時期就會被孤單的感覺包圍,並會持續一段時間,甚至終身為寂寞所苦。


二﹑定義:孤單是:

1. 感覺跟別人缺乏有意義的接觸,他是一種內在的空虛,有時摻雜有悲哀﹑灰心﹑被孤立﹑不安﹑焦慮﹑被拒絕

2. 一種強烈想被某人需要的感覺。

3. 人常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﹑不被需要﹑或被人拒絕,有時即使是在人群之中也覺孤單。

4. 許多人也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。

三﹑孤單分為三類及解決之道:

 

1. 感情的孤單:是指缺乏或失去與他人在心理上的親密關係。

    • 解決之道:只能藉著重新建立與人的深度關係才能治癒

這種感覺。

2. 社會的孤單:是一種無目標﹑焦慮及空虛的感覺。這樣的人會覺得自己是局外人,站在生活的邊緣。

    • 解決之道:除了需要與某個人有深交外,他還需要有一群能接納他的朋友團體,並具備與人交往的技巧。

3. 存在的孤單:是指與神隔絕的人所感受的孤獨,他會覺得生命沒意義或無目標。

    • 解決之道:這樣的人需要與神立約並增進與神的關係,最好能參與某個相關的信徒團體。

  四﹑區分[孤獨]與[孤單]:

孤單(Loneliness):是被迫成為獨自一人;是痛苦﹑絕望又不愉快,是吞噬我們,緊抓不放,使我們用盡力氣也難掙脫。 

孤獨(Solitude):是自願離開人群;能使人更新﹑重生,也是一種享受;可憑己意開始或結束。

五﹑孤單的原因:共分五類

    1. 社會的因素:孤單源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。大多數觀察者同意: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使得人與人不再有密切的接觸,孤單因此成為通病。

      (1)科學技術:時效與便捷至上的風氣使人少有時間建立深厚﹑圓滿的關係;複雜的科技增加了對專家的需求,而這些專家有時既沒有時間又沒有能力與非專家溝通,結果人際關係因而變得淺薄,孤單的感覺也更形普遍。(2)變動性:人們不願與他人建立深厚友誼,以免日後分離時痛苦不堪。(3)都市化:雖然人們群居於城市,但卻明顯的有退縮離群的傾向,害怕與陌生人接近,變得退縮﹑多疑,在人群中感覺不自在,極想避開吵雜紛擾。(4)電視:這種現代發明在兩方面造成人與人的疏離。一是提倡膚淺關係的節目內容,二是人們養成坐在螢光幕前的觀賞習慣。

    2. 發展的因素:

      (1)歸屬:當我們看到離婚率正有增無減及駭人聽聞的虐待兒童事件如此普及,就不難了解為何許多年輕人會覺得疏離而無所依歸。這些人長大後往往會覺得孤單。(2)接納:父母以不同方式表達接納;藉著愛撫﹑花時間陪孩子﹑傾聽﹑管教表達關愛。若沒有這些表現,或孩子被忽視苛責,他們會覺得自己沒價值,也會認定自己不屬於人群,而從人群中退縮,或者是強迫自己加入人群,卻招致更多的排斥,因此變得很難信任別人,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。低自尊或自覺不被接受將更加增孤單感。(3)獲取社交技巧:我們都認識一些在社交上適應不良的人,他們對別人的需求與態度不夠敏感,也不知道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。他們可能會勉強自己加入別人,卻一再遭到排斥﹑挫折而更覺孤單。

    3. 心理的因素:

      (1)低自尊:這牽涉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,如果我們看自己一無是處,低估自己的價值,便會表現退縮;如果自視過高,我們便誇大了自己的價值而表現自滿。這兩種反應都有礙與人的親近。

      當我們對自己沒信心時就很難與人建立友誼;心中若覺虧欠,就不能付出愛;同樣的,若無法虛心,也不能接受愛。

      適度的自我尊重有助於與人建立良好關係,同樣,與人有良好關係也容易建立自尊,並減少孤單的感覺。相反的,低自尊使人自覺差勁或羞怯,並會有過度依賴別人的現象。當別人無法配合其需求時,就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及很深的孤單感。

       (2)無法溝通:溝通不良可能是許多人際問題中最根本的。人若不想溝通或不知當如何坦誠溝通,疏離孤單的感覺就會持續下去,即使置身眾人中亦然。(3)自貶的心態:孤單乃是由於我們的幾種心態:

      a. 爭勝的心態:我們將生命看做一場大規模的競賽,成功是勝利者的獎品,競爭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
      b. 獨立的心態:我們的舉止猶如自己是個強健的個體,完全獨立,無需神或他人的幫助。

      c. 佔有的心態:我們爭取能據為己有的一切。

      d. 苛求的心態:使我們為自己的權力而爭,並苛求[公平]。(4)敵意:有時候憤怒者會因真實的或想像的不公平而感覺被反對﹑打擊或覺得憤恨難平。有時候怒意是出於自我怨恨而轉向別人。(5)恐懼:人之所以如此,往往是因為害怕親密,害怕被認識,害怕被拒絕或害怕受傷。孤單固然痛苦,但對這些人而言,去接近別人的不安全感與恐懼則更痛苦。

    4. 情境的因素:有些人是因為察覺自己所處的情境特殊而感到孤單。 最容易感覺孤單的是那些單身人士或是喪偶者以及老年人,他們生活孤獨,被悲哀情緒籠照。 高居領導位置的人有時也覺孤單,所謂[高處不勝寒],因為他們走在人群的前面或被排斥在人群之外。
    5. 靈性的因素:神為自己的緣故創造人類,但是祂對我們十分尊重,甚至容許我們反叛。人類確實這樣做了,自此以後我們的心就不得安寧,因為我們將自己與神隔絕。成千上萬的孤單者不願向神認罪,卻一味沈溺在藥物﹑性﹑新奇經驗﹑工作﹑運動,或一些其他的活動中。但總無法揮去內心的不安。 孤單(尤其是生存的孤單)來自我們不曾察覺或承認的罪﹑來自罪惡感﹑對神的反叛,或者有時候漫不經心的忽略神對我們的關心及神對我們生命的要求。

    六﹑孤單的影響:將自己從人群中孤立出來經常(但非每次)是孤單的表示。這類人會間歇的嘗試與人親近﹑接觸,但卻常常失敗。

      1. 低自尊:感覺自己沒有用是一種跡象,也是造成孤單的原因。
      2. 無望:有時會導致絕望,甚至想自殺。
      3. 酗酒與嗑藥:人們常藉此逃避孤單或尋找可以共醉的朋友。
      4. 暴力發洩:孤單以暴力和犯罪形式表現出來,藉此抒發痛苦並引人注意。

    七﹑解決:

      1. 承認問題的存在:當人們感覺孤單,要探索此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得承認孤單的感覺,並且明白,要針對問題有所解決,痛苦是難免的。
      2. 探究造成孤單的因素:眾所周知,造成孤單的原因多如牛毛,如果能確認這些原因(透過與受輔者一起討論及透過對問題的探索),就可以針對原因來治本,而不止是減輕症狀而已。
      3. 接受不能改變的情況:在探討原因時,重要的是得認清哪些 是可以改變的(如造成孤單感的不良自我觀念或自貶的態度), 哪些是不能改變的問題。

        a. 鼓勵人們建立積極樂觀的內在生活,珍視生活中美好的部分,並培養幽默感。這不僅只是去形成[積極思想的能力],還包括拒絕自憐,即使在社會變遷的動盪﹑孤單及沮喪中,仍願看生活的光明面。

        b. 建立一種與人保持接觸的生活方式。

        c. 宗教信仰能幫助人把生命看得完全,使人找到生命的目的與意義,並幫助人在惡劣的環境中仍持守對神的信心,相信神的保守及權能。孤單的人雖然往往無法改變環境,但是藉著神的能力及輔導者溫柔的鼓勵,卻能改變他們的態度與心境。

      4. 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:雖然有些造成孤單的原因已根深蒂固,但仍有些因素是可以改變﹑修正或去除的。

        a. 建立自信:我們必須幫助孤單的人認識他的能力﹑優點﹑天賦的恩賜及弱點。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告訴自己(雖然他沒有說出來讓人聽見)並確信自己是難看的﹑無能的﹑遭人嫌惡的。結果我們變得自卑﹑缺乏信心而無法面對﹑處理新狀況。我們必須提醒受輔者,在神的眼裏,每個人都有價值,都是神所喜愛的(參閱約3:16);每一種罪都能被赦免(參約壹1:9);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與恩賜,每個人也都各有軟弱。

        b. 要冒險:需要的鼓勵與支持,幫助他們跨出步伐與人接觸。

        c. 需要社交技巧:他們對人不夠敏感,連基本的溝通技巧都不會。輔導者應協助他找出社交的錯誤,教導受輔者如何與人交往,並對實行成效加以評估。

      5. 滿足靈裏的需求:除了人際關係外,若不能帶領人認使識神,孤單的感覺仍舊無法一掃而空。神無條件的愛我們每一個人,為我們而死,讓我們藉著認罪悔改可以到祂面前,成為祂的兒女,而祂成為我們的好朋友,比弟兄更親密(參閱箴18:24)。聖靈居住在每一位信徒心中,幫助我們,為我們祈求,使我們更像基督。

    八﹑孤單的防範:

      1. 克服變遷:現今一切講求表面化,重視快捷方面的時代,要與人建立關係,就必須下定決心,願意付出時間,並盡一切的努力。
      2. 逐漸學習接納並培養社交能力 :人們從公開的演說,甚至經常從家庭中感到他們是重要的﹑有價值的,並且有能力與別人共處。如先前所提,孩子若覺得自己有所依屬,是被接納的,他們便不太感覺孤單。
      3. 輔導與預防:孤單有時是因為人們的敵意﹑恐懼﹑自我挫敗的態 度或行為,及根植在心中的不良自我概念所造成,面對這些問題,輔導者與受輔者不只是要消除孤單的感覺,同時也要防範孤單感的加深或再發生。
      4. 靈性的成長:我們要再次回到基本的靈性問題上。只要幫助人能夠與神及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,孤單感便減輕或消除。
      5. 學習付出關愛:將焦點從自身的形像重建上轉而進入扶持他人或團體的形像重建。正視生命的尊貴與無價將有限之生命投資於無限永生之富足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墨染櫻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